半岛体育官网-他如今力大如牛,她如今已近百岁,谁都看不出他们都曾是癌症晚期病人

2024-06-12
潮新闻客户端记者吴朝香通讯员王屹峰

确诊癌症,去医院治疗时,你最担心和在意的是什么?

“和医生的沟通是不是顺畅。”57岁的程先生(化名)对此深有感触,最近,他找到潮新闻·钱江晚报,想讲讲自己的求医经历,这段经历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医生在和众多癌症患者沟通时的不易和纠结。

时常乏力,没想到是胃癌

因为工作原因,程先生需要经常出差,生活不是很规律,但他有时间就会去锻炼,不抽烟不喝酒,也算是挺注意自身健康。

2021年年初,他时不时觉得乏力,最开始以为是没休息好,或者是心脑血管有问题,就去家附近一家医院的心内科就诊。

“医生让我做一下血管造影,再此之前,先抽血做一下基础检查。”程先生说,血象结果出来后,医生发现他的血色素很低,建议他去消化内科就诊。

医生的提醒也唤起了程先生的记忆:30多年前,他因为胃出血做过胃部切除手术,三分之二的胃在当时已经切除掉,“我身体条件蛮好,这么多年,手术过的胃从来没出现过问题,以至于我都忘记自己曾经做过这个手术。”

胃肠镜检查以及后续一系列检查后,程先生确诊残胃低分化腺癌。

拿到结果时,程先生的老婆还想隐瞒,“我看她脸色不对,吞吞吐吐,旁边的护工还开始安慰我,我就知道不是好事情。”

程先生当即就对家人说:是好是坏,都如实说。“我当时就说,如果是不好的结果,我也要参与进来,自己找医生,自己和医生商量方案。”

乐观需要支撑,“我的支撑来自医生”

看到检查报告上的结论时,程先生的确难以接受,但他也很快让自己镇定下来,考虑治疗事项。“我找了很多医生,也找到了挺有名的专家。”

几次门诊看诊的经历,让程先生感觉并不顺畅,“那位专家挺好的,但关于治疗方案的沟通主要是团队里几位年轻医生在做。”

对于手术和治疗,程先生有很多疑问,“医生大概也比较忙吧,不愿多说,给我的感觉是:我们病人没必要问那么多,听医生的就行。开了PET-CT等一系列检查,让我先去做。”

程先生有不同的考虑,“手术治疗风险很大,我心里很忐忑,总想能了解清楚。”

程先生决定找其他专家看看,在朋友的推荐下,他找到了浙江省肿瘤医院胃外科副主任医师余建法。

“余建法医生仔细看了我之前的各种检查报告后说,再做一个增强CT就可以了。还详细地说了,手术怎么做、有什么风险等。他像一个邻家大叔,语气很轻松,说不要慌,我这个不是大问题,可以手术,他们这里每年接诊很多和我一样的人。”余建法的态度让程先生像吃了定心丸。

之后,程先生接受了胃切除手术、化疗治疗,“余建法医生说,有些人术后病理分期有转移,需要辅助治疗,还有的患者还要新辅助甚至转化治疗后,才能获得手术机会。很幸运,我没有出现转移。这也让我对自己更有信心。”

程先生的性格本就乐观,确诊胃癌后虽然情绪低落,但从未想过放弃,“我知道这个病会死,但没想过自己会死,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想办法。”

程先生也承认乐观是需要有支撑的,“我的这些支撑就来自余建法医生,他的淡定、医术、耐心,让我觉得自己是有希望的。”

手术后,身边人都建议程先生,饮食要注意,这些不能吃,那些要少吃,“我去问余建法医生,他说:没什么要忌口的,只要不是辛辣、腌制等特别刺激胃的,正常饮食就行,能吃下最重要。”

对程先生来说,这让他卸下了巨大的心理包袱,“对患者来说,要想恢复好,无外乎就是情绪、营养、休息,这些问题,余建法医生都帮我解决了。我手术后是120斤,很快就增加到140斤。”

这两年来,程先生坚持锻炼:游泳、器械、散步,“我现在能硬拉100公斤,生活、工作都恢复正常,没人能看出我生过大病。”

为患者成功做完手术的余建法受访者供图

半个小时沟通后,80岁老人改变了主意

两年的治疗下来,程先生一直感念余建法的医术以及和患者的“丝滑”沟通。在余建法看来,这就是他的日常。

“其实就是能换位思考,多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一下。”余建法说,来医院就诊的不少患者是来自全国各地,比如安徽、江西等地,“跑这么远来治疗,也没什么亲戚朋友在这里,很多患者其实挺不容易的,得了肿瘤本身就很崩溃,作为医生,能多解释就多解释一些。”

性格温和的余建法有个习惯,患者问他要微信或者电话,他都“来者不拒”。留了联系方式,免不了总是随时随地会有咨询:白天、晚上、工作日、周末……“的确会被打扰到,也有觉得烦的时候,但也能理解患者的心情。”

门诊、手术结束后,他都会利用碎片时间一一回复,有时候是早上上班的路上,有时候是工作结束后的晚上。

从医多年的余建法更关注患者的心理。“我们这里接诊的肿瘤患者,有不少是晚期的,患者和家属有没有信心,对治疗效果还是蛮有影响的。有些患者,你鼓励一下,他可能就是不一样的心态了。”

曾经有一位80多岁的大爷,确诊胃癌后,觉得自己没希望了,对做手术又有恐惧,一家人来回商量后,决定出院回家,吃点中药,坚持一两年就够了。

“他虽然是局部偏晚,但没有远端转移,患者本人身体也还可以,虽然瘦,但还能自主生活,其实是有手术机会的,而且根据我们的经验,预后也还不错。”余建法觉得放弃很可惜,“他如果就此回家,也许能坚持两年,但疾病进展后出血、疼痛、梗阻,呕吐、腹胀,生活质量会非常差,说句不好听的话,在反复进出医院中度过短暂的余生。”

余建法决定和老人以及老人的家属好好聊一聊,他讲解现在的手术怎么做、以前同样病情的患者做完手术后,现在恢复得如何,他的手机里存了很多这类手术的视频、图片,都一一拿出来给老人看,他说自己所在的医院去年近一千五百台胃癌年手术,无一例死亡。

半个多小时的沟通下来,老人有了信心,决定手术。他对余建法说,之前一直以为,做手术是件要命的事,出血多,伤口大,可能连手术台都下不来,“没想到现在的手术和想象的不一样。”

余建法最终为他做了胃切除手术,“手术后很快就恢复正常,现在能吃能喝,还能干活。健康快乐地生活着。”

浙江省肿瘤医院手术室受访者供图

做医生的他,曾劝患者家属“放弃”

有时候,余建法也会劝说患者家属“放弃”。

一位40多岁的男患者因为胃癌晚期找到余建法医师,“他的情况很不好,印戒细胞癌,非常晚期,腹腔转移。”

夫妻俩很恩爱,老婆倾尽全力给他治疗:开刀、免疫、靶向治疗……倾全家所用,能用的治疗手段都用了,但男患者术后一年还是出现了复发。

“他老婆很不甘心,说要把家里的房子也卖了,继续治疗。”余建法医师看在眼里,忍不住规劝她冷静,“从现有的治疗手段来说,他其实没有机会了,这是医学的局限性。”

余建法医师对患者家属说:你已经尽力了,可以继续治疗下去,但最后的结果可能不是你想要的,“活着的人还得继续生活,不要留下沉重的负担,你们还有孩子,以后还要读高中、考学,也为孩子考虑一下。”

作为一位医生,进行这样的劝解也不容易,余建法医师不是没有想过,会不会有家属会责怪和埋怨,“劝说放弃比劝说治疗更难,确实是综合评估后,没有更好的治疗办法了,才会这么说。从我的角度看,其实也是换位思考后,才这么建议。”

有些“傻气”的做法,收获了很多感谢

在如何和患者以及家属的沟通上,余建法也有纠结,

几年前,余建法接诊过一位88岁的老太太,肠癌导致肠梗阻住院治疗。在是手术还是保守治疗上,一家10多口发生分歧。

凌晨手术后,俞建法拍下的还在手术的同事们

“家属最后想开点好的药,压压牢,回去算了。但是她的肿瘤是不可能用口服药压牢的。从医生的角度看,我是建议手术的,有风险,但这是患者唯一的机会,如果回家,生存毫无希望。”余建法对患者家属说,“如果患者是我自己的母亲,我绝对手术治疗。”

这句话力挽狂澜,家属最终同意手术,但余建法却也背负上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万一手术结果不理想怎么办?“任何方案和选择都是有风险的,家属采纳了你的建议,治疗顺利还好,一旦有波折,有些家属立刻就会变脸,最初的客气也没有了。”

但大概是性格使然,遇到类似的情况,余建法还是会“设身处地”,“其实,这种做法是有些傻气的。”

不过从业这么久,余建法的建议还没出现过意外,收获的更多的是感谢。

那位88岁的老人现在已经快百岁了,每次都说:没有余医生,我要变成灰了;多年后,那位男患者已经不在了,他的家人找到余建法,感谢他当时的坦诚。就像如今的程先生,虽然两年过去了,他一直记得余建法医师,“能感受到他确实是为患者考虑,医生释放出来的善意对我们来说,就像是信心增强剂,这其实和技术同样重要。”

-半岛体育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