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体育官网-为什么要消灭蚊子?它传播的这种病2020年发病2.41亿例
科技日报记者张佳星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的一份建议答复引发关注。答复中显示,有全国人大代表提出《关于开展全面消灭蚊子的建议》,国家卫健委答复: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是健康中国建设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从源头上控制有害病媒生物,降低传染病通过媒介传播风险。下一步将强化病媒生物防制工作。
可能有不少网友疑惑,小小的蚊子除了会搅得人夏夜无法安睡,有什么能耐需要人大代表专门提出建议?又为什么需要专门加强灭蚊技术研究、制订有效防治方案呢?
在9月16日国家卫健委召开的“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记者了解到蚊子与一种传染规模巨大的传染病息息相关,它就是疟疾。尽管我国已经消除疟疾,但目前全球仍处于疟疾流行高峰时期(2020年发病2.41亿例),而蚊子的存在使得输入性疟疾有可能再传播,存在扩大疫情的风险。
2021年,我国获得世界卫生组织的消除疟疾认证,但消除与消灭不同。
全国地方病防治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孙殿军解释,从流行病学来说,消除是指把一个疾病控制或者降低到较低水平,使其不能构成对人群总体健康的威胁。而消灭是指将疾病彻底根除,对传染病来说是指在全世界范围内这个疾病永远不会再发生。目前来看,已经被消灭的疾病就是天花。
因此,尽管我国已经消除疟疾,但仍然存在着输入性疟疾病例引起当地流行的风险。数据显示,我国的输入性疟疾病例较多,在新冠疫情以前,每年有3000例左右。
“世界卫生组织2020年报告显示,全球有85个疟疾流行国家,疟疾发生2.41亿例,比2019年增加了6%,全球有62.7万疟疾病例死亡,比上年增加了12%。”中国疾控中心寄生虫病所所长周晓农表示,全球仍处于疟疾流行高峰,而且我国与非洲以及东南亚地区的国家交流越来越频繁,国际贸易、劳务输出、旅游出境等人员增多,这些加大了我国疟疾再流行的风险。
周晓农表示,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疟疾流行区传播媒介孳生环境却没有彻底改变,疟疾流行条件仍然存在。作为疟疾的传播媒介,特别是传播疟疾的按蚊,使疟疾病例输入以后具有再传播的条件,存在引起再传播的风险。
“蚊子仍是切断传播途径中的关键问题。”周晓农强调,而且目前科技手段还不能达到消灭蚊子这个物种的水平。为此,在《防止疟疾输入再传播管理办法》中将“线索追踪、清点拔源”的策略调整为“及时发现,精准阻传”,提出用精准的措施阻断传播。
该办法中要求,国家级和省级疾控机构应当同时具备开展疟原虫虫种和媒介按蚊种群鉴别能力。据介绍,我国已建立国家级病媒生物监测点1097个,形成了“三位一体”的蚊虫等病媒生物生态学、病原学和抗药性监测网络,为蚊虫及蚊媒传染病风险评估、预测预警、控制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也为科学选择蚊虫控制杀虫剂提供了决策依据。
此次发布会还介绍了其他危害居民身体健康的地方病的防治情况,如大骨节病、克山病、碘缺乏病等。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2799个碘缺乏病县、379个大骨节病病区县、330个克山病病区县、171个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县、12个燃煤污染型砷中毒病区县、122个饮水型砷中毒病区县或高砷区县均达到控制或消除标准,达标率均为百分之百。
与此同时,我国已经建成覆盖全国所有病区县的地方病监测网络。全国2562个县级实验室能够开展尿碘检测,1523个县具有甲状腺B超检诊能力,694个县具备氟骨症检诊能力,130个县具备砷中毒检诊能力,289个县具备克山病检诊能力,290个县具备大骨节病检诊能力。地方病监测信息化为及时掌握病情动态、措施落实、防治效果和调整策略提供了重要保障。
来源:科技日报
-半岛体育app下载